脑瘫运动训练简介

来源:东莞心知语 2018-08-21 11:06:17

        ()Vojta

   Vojta训练方法是西德Vojta博士创建的集诊断、预防、训练一体的运动训练方法。这种方法是通过对患儿身体一定部位的压迫刺激,诱导产生全身的、协调化的反射性移动运动,促进与改善患儿的运动机能,又称其为诱导训练方法。手法主要有两种,反射性腹爬与反射性翻身。对促进小儿正常运动反射和纠正异常姿势有良好效果。

 

   ()Bobath

   Bobath法是英国学者Bobath夫妇共同创立的,主要根据儿童神经发育规律,采用抑制异常姿势运动、促进正常的姿势反射及运动发育的手法。是神经发育学(NDT)的训练方法。是目前在世界上广泛应用的一种脑瘫康复训练方法。由于脑损伤妨碍了脑的正常发育,使运动发育落后;由于异常姿势反射活动的释放出现异常姿势及异常运动模式。所以训练的重点抑制异常反射活动,促通正常运动。

   1、训练目的:抑制异常的姿势模式与运动模式,促通正常的姿势模式与运动模式以及自律的姿势反应。在功能训练的主体上,导入了发育训练。(1)   提高患儿抗重力能力、保持正常姿势与控制运动姿势紧张的张力。(2)抑制异常姿势反应和异常的姿势紧张。(3)通过游戏和训练的方式,发展患儿的能力,使患儿能完成日常生活动作,如摄食、更衣、排便、洗漱等。(4)预防关节的挛缩与变形,达到全面康复。

   2、训练手技:

  (1)控制关键点;

  (2)促通自律的姿势反应;

  (3)刺激本体感受器和皮肤感受器手技。

  ()引导式教育

  匈牙利学者Andras Peto教授创建于19世纪中期。

  引导式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诱导出预想的、设定的目标,引导出障碍者学习各种功能动作的一种场面。学习功能动作的过程不单纯依靠外力,更主要的是依靠功能障碍者的内在因素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,通过学习,日积月累地使功能障碍者主动的、相对独立的完成功能动作,达到学习-掌握-主动完成功能动作的目的。

  此法通过连续的课题组成各种日课,各个日课间有机联系在一起,贯穿于24小时的严密的训练,通过引导者向功能障碍者将各课题作为指令发出,让其在功能障碍者头脑中意识化,之后在一定的节奏中完成这一课题。将功能障碍类似的患儿分为班,每班10-20人,以班为单位集体完成课题,故在日本又将此法称为“集团指导疗育”,每班有3-4个引导者,Peto教授将这训练班比喻为管弦乐队,引导者为指挥,每个功能障碍者为分别持不同乐器的演奏员,他们在引导者的指挥下各自发挥不同的特点,完成课题。课题内容广泛,包括床上、坐位、卧位、步行、语言训练、手功能训练以及日常生活动作训练、应人能、应物能训练、文化课等。课题不是抽象的,而是通过具体动作达到相应的目的,如坐位上两肘支到桌面上,两手伸开、放在自己面颊上的课题是为了固定肘关节,活动腕关节,也同时使腕关节背屈。

  在训练班中功能障碍者可以相互学习,相互模仿,相互鼓励,制造一个幼儿园氛围,使功能障碍者无畏惧心理,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,有利于学习各种功能。

   ()上田法

  上田法是日本小儿整形外科医生上田正于1988年创立的训练脑性运动障碍的一种新的方法,通过手技操作,可以缓解患者的肌肉痉挛,降低肌张力,从而可以抑制异常姿势,预防关节挛缩、变形及恢复运动功能。

  基本手法有七种:颈部法、颈骨盆法、肩骨盆法、上肢法、下肢法、对角线法及全四肢法。另外尚有辅助手技:颈部二法、骨盆带法及肩胛带法。

分享到:
  • 热门资讯
  • 最新动态